“舉手之勞”不可輕視
戴安全帽、佩帶個人防護用品、隨手關燈、下班前及時切斷電源……這些看似舉手之勞的事,卻往往在現(xiàn)實中被人們疏忽。
“舉手之勞”緣何難以落實?無非是一些人的安全意識淡薄,“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,不會有什么問題”,思想麻痹;安全習慣違章,“心里懂得,一到工作時間就忘了”,圖省事,對自己違章行為,熟視無睹;安全僥幸心理,“反正不會在我身上出事,沒事的”,不該干的事干了,不該省的工序省了,不該方便的地方方便了;安全失衡心態(tài),平時不加大安全生產(chǎn)投入,把安全的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碰運氣上。然而,正是這些司空見慣無所謂思想,埋下了許多事故隱患。
天下大事,必做于細。有些生產(chǎn)經(jīng)營單位常常對重大安全隱患、重大危險源高度關注,投入財力進行整改,而對這些“舉手之勞”可以糾正的小隱患、小違章,則輕描淡寫,麻痹大意,這實在是一種大隱患。“一時疏忽、一世痛苦”,時時在提醒生產(chǎn)經(jīng)營單位和從業(yè)人員,安全防范工作尤為重要,讓“舉手之勞”成為自覺行動,千萬不能輕視。
安全員,請善用“心計”
一般人認為“心計”是個貶義詞,常把它和缺乏誠信、狡詐、虛偽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表現(xiàn)在安全員身上:一是做表面文章,比如安全預案寫得很漂亮,但與現(xiàn)場“驢頭不對馬嘴”。二是做假,就是檢查驗收是假的、簽字是假的、資料也是假的等。三是“唬下迎上”,比如,發(fā)生了安全事故后,嚇唬、糊弄死者家屬,奉迎拍馬上級領導。這些“心計”并非完全是件壞事。如某項目,分包隊伍對一些安全要求不當回事,不以為然。安全員便將安全法律法規(guī)和那些分包隊伍的名單一起張榜公布,并給項目經(jīng)理發(fā)一份。再不理會再來一次,直至分包隊伍自知理虧,服服服帖帖為止。你看在這里,“心計”成了處事的本領。某項目,安全員平常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留有“痕跡”。該記錄的記錄,該簽字的有簽字,該檢查的有筆記和整改、反饋單,要圖片他還有圖片。盡管后來該項目出了事,但該他做的他都做了,他只是受到了輕微的處罰。你看,在這里“心計”成了保護傘。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”,“心計”是把雙刃劍,請善用它。
(摘自浙江建筑安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