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找借口,是從根本上對自己的命運負責
沒有任何借口,不只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,更是每個人自身發(fā)展的需要。
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,對此,往往有兩種態(tài)度:一是找借口躲避;一是找方法解決。
兩種態(tài)度,不僅是工作效果上的差別,而且是不同命運的天壤之別。
主動找方法的人,必然是發(fā)展最快最好的人;不斷找借口的人,必然是最沒有發(fā)展的人!
要想發(fā)展快,先不找借口
誰都想有最快的發(fā)展,而沒有任何借口,就是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。
這個觀點很容易被認為是領導和單位用來教育員工的理念,但這恰恰是很多職場中人的切身體驗。
我們曾與世界青年成功學會合作,主辦“當代成功與職業(yè)素養(yǎng)”白領俱樂部活動。在交流的過程中,一位大學畢業(yè)生的經(jīng)歷,尤其給了大家重要的啟迪。
張小姐畢業(yè)后的第一份工作,是為單位的老總做秘書。而她做好的絕不僅僅是本職工作而已。
這位女老總患了一種慢性病,嚴重時會影響工作,張小姐便格外留心。
一天,她在上班路上發(fā)現(xiàn)一家大藥店打出了廣告,正好告知一種可以治老總病的特效藥來了,于是趕緊下車,將藥買下。沒想到這一耽擱,讓從不遲到的她,晚到了20分鐘。
正巧,老總急著找她要資料,對她的遲到很不客氣地訓斥了一通。那一瞬間,她很委屈,當即就想解釋。但轉念一想:不遲到是公司的規(guī)定,有什么理由不遵守呢?于是趕緊道歉,一如往常地處理業(yè)務。
下班了,她悄悄地將藥放到老總的桌上,準備離開。
老總發(fā)現(xiàn)了藥,一下子反應過來了。當?shù)弥鎸嵡闆r時,老總對自己早上的言行很內(nèi)疚,問她:“你為什么不早說呢?”她只是誠懇地說:“您對我的批評是對的,不遲到是每個員工都應該遵守的規(guī)定。無論出于什么理由,我都不能找任何借口。”
老總不禁對她刮目相看。不久后,又發(fā)生了一件事。
老總請客戶吃飯,叫她陪同并記錄談話要點。沒想到結賬時,老總竟然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沒帶錢包,而她帶的錢也不夠。這下臉可丟大了。老總只好臨時打電話叫一位部門經(jīng)理趕過來結賬,耽誤了近一小時。
這次老總沒有批評她,但是她卻無法心安。她覺得作為秘書的自己,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。于是連夜寫了一封檢討書,第二天一早交給老總,同時主動提出罰自己500元。
此舉大大出乎老總意料,但她說:
“這不是簡單地向您道歉,而是從工作標準來要求自己。在這件事中,我想我有兩個失誤:一,出門時,應該提醒一下您是否帶了錢;二,自己預備一些錢,以免您疏忽。秘書的工作雖然瑣碎,但是如果缺乏責任心,一出問題就可能是大問題。這次失誤雖然沒有造成什么大的損失,但是如果我放任自己,以后還有可能在工作中犯更大的錯誤,假如不對自己懲罰,怎么能更好地吸取教訓呢?”
老總大為感動,于是收下了這500元罰金,從此也給了她更大的信任和機會。
一次,公司要與海外機構進行戰(zhàn)略合作,有關主管人員都覺得沒有問題,老總也準備簽字了。但是,她卻經(jīng)過反復研究,及時提醒老總,對方提供的合作條款中,隱藏著很大的問題。老總立即高度重視,果然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。她的這一把關舉措,幫單位避免了一次巨大的損失。
于是,她不僅受到老總的器重,也得到同事們的認可,并不斷得到提拔——三年之后,這位才24歲的大學畢業(yè)生,成了該集團一家分公司的總經(jīng)理。
我很難忘記,當她講完這些故事之后,在場的管理者和員工熱烈評論的情景。
大家總結她有著一般人的“四個做不到”——
第一個“做不到”:干好業(yè)務工作就行了,其他事跟你有什么關系?
第二個“做不到”:一心給領導辦事,不表揚還挨罵;挨了罵還不申辯,還要做檢討;
第三個“做不到”:領導忘記帶錢,自己憑什么主動做檢討?
第四個“做不到”:做檢討也就算了,憑什么還主動掏錢認罰?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利益?。?/span>
于是不止一個人問她:
“要做到這樣太難了,你為什么能做到呢?”
她微微一笑說:
“其實我也只是轉換一下思考問題的角度而已。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與感受出發(fā),當然做不到。但是,只要我們圍繞工作應盡的責任來思考,就會覺得非做不可!因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,是沒有任何借口的!”
最后,她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,總結了一流員工如何做好工作的三句話——
“心中有責,眼中有事,手中有活!”
這是我們在做管理研究和培訓時遇到的典型人物之一,她的故事充分說明:
要想發(fā)展快,先不找借口。
最有發(fā)展的人,就是“沒有任何借口”的人!
“忽悠”工作的人,最終“忽悠”了自己
也許有人會問:工作中找點借口,真的就這樣嚴重嗎?
不妨先來看一個情景吧:
有一位資深記者,要帶一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記者。當她給其中一位安排采訪任務時,還沒有把要點講完,新來的記者就急不可耐地說:
“知道了,知道了。”
資深記者也就不好再說下去,怕傷他的自尊心或怕別人嫌自己羅嗦。
結果,這位新記者采訪回來,兩人之間就有了如下對白:
“太無聊了,沒有東西可寫。”
“那么這個問題問了嗎?”
“沒有。”
“那個問題問了嗎?”
“沒有。”
“知道這個人是最近的熱點人物嗎?”
“啊,是嗎?”
……
就這樣,幾次下來,資深記者再也不敢把重要的采訪交給那位年輕記者了。慢慢地,別人不斷地獲得機會,而他卻老是在原地踏步。
這位資深記者,就是鳳凰衛(wèi)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。而這個故事,也是她親自披露的。
看得出來,這位年輕記者,是一個工作不踏實又不謙虛的人。用一個通俗的詞來概括,是一個“忽悠”工作的人??墒牵@樣“忽悠”的結果如何呢?就是將擺在面前的機會喪失了!
我們再來看閭丘露薇又是如何成長的吧!她是鳳凰衛(wèi)視的第一批記者。一進鳳凰的大門,就分到了成堆的工作。第一檔節(jié)目是《時事直通車》,這是一檔半小時的新聞節(jié)目,當時一共只有兩個記者,為了支撐這個節(jié)目,她每天要采訪五六條新聞!
與此同時,她還要和另外一位同事主持《經(jīng)貿(mào)周刊》,這是一檔周播的財經(jīng)類節(jié)目,在這個節(jié)目里她是純粹的主持。到2000年時,除了做日常新聞采訪和《經(jīng)貿(mào)周刊》外,鳳凰還交給她一檔每星期15分鐘的專題類節(jié)目,叫《世貿(mào)商機》,采、寫、編全部要她一個人來做,而且還要導演!
遇到這種情況,可能不少人會叫苦不迭:我又不是神,又沒有三頭六臂,想用工作把我壓死??!
可是閭丘露薇認為:所有的困難和壓力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。她不僅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件事,而且還希望做得“出彩”和與眾不同。
閭丘露薇最讓人稱道的事跡,是在伊拉克戰(zhàn)爭中,幾乎所有外國記者都往外撤,她卻頂著危險往前線趕,結果成為第一個報道伊拉克戰(zhàn)爭的記者,被譽為“戰(zhàn)地玫瑰”。
設身處地想想,難道她不能找到一個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嗎——憑什么讓我這么累?憑什么我干好本職工作后,還要自我“加碼”?更重要的事:誰的生命不是最寶貴的,憑什么別人害怕危險而我卻要將生死置之度外?
但是,閭丘露薇面對工作職責和自己的成長,沒有任何借口,因此她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!
對比一下她曾經(jīng)帶過的那位年輕記者,成功屬于誰,不是一目了然嗎?
沒有任何借口,力爭做到最好的人,成功近在咫尺!
以各種借口“忽悠”工作的人,最終“忽悠”的是自己!
在當今社會,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員工,要站穩(wěn)腳跟和求得發(fā)展,就必須把“沒有任何借口”,作為自己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養(yǎng)來要求。
沒有任何借口,這是對責任的承諾!
沒有任何借口,這是對義務的確保!
沒有任何借口,更是對自己命運的徹底負責!
消滅工作中的十大主要借口(一)
消滅不完成任務的借口——“太難了”
第一項,請對照自查,看下面這些現(xiàn)象在你的工作中是否存在?
——“時間那么緊,任務那么重,根本不可能完成!”
——“要求那么高,絕對達不到!”
——“那么刁蠻的客戶,神仙也搞不定!”
——“這樣的事情,別說是我,換了別人都不可能完成!”
——“事情那么多,除非我有三頭六臂,否則不可能做得完!”
——“又不是我一個人能做主的事,還牽涉到那么多部門,單靠我自己不可能協(xié)調(diào)好!”
——“我又不是不努力,可的確太難了,結果也只能是這樣了!”
第二項,請大聲朗誦下述句子:
——“心不難,事就不難!”
——“沒有困難,只有被難困住的心!”
——“先別說難,先問自己是否竭盡全力!”
——“盯住目標的人,連恒心也會為他讓路!”
——“要想‘不難’,少點‘我煩’!”
——“我要迎難而上,絕不要知難而退!”
第三項,當一天或一項工作結束后,請對照下述方法去檢查自己的行為:
——無論接到什么任務,哪怕再難,我都不會說“我做不到 ”,而是在第一時間回答 “好的” 、“沒問題”、“保證完成任務”!
——不管遇到什么困難,我都不會允許自己退縮,而是堅定地鼓勵自己:“我要迎難而上,而不是知難而退!”
——當厭煩情緒起來時,我會在第一時間把它打下去:“我絕不讓自己成為這種情緒的奴隸!”
——無論遇到多么難纏的客戶,我都會告訴自己:“即使被拒絕十次,我也絕不放棄!”